好资讯网,丰富你的生活,努力打造一流资讯的航母!

好资讯网

当前位置:好资讯网 > 新闻 > 国内 >

农民进城后生活水平下降 中国出现反城镇化现象

时间:2011-12-08 17:52来源: 作者: 点击:

    农民进城生活水平下降 中国出现反城镇化现象

    中国网北京12月8日讯 此间发布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中国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于城镇化发展。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暨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于2011年12月8日在京举办。蓝皮书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系统研究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创新,深入分析了各地在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

    蓝皮书认为,我国目前正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主要问题,如城镇中“镇”的规模偏小,集聚辐射力不强;城镇化的内在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城镇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镇化;工业化未能有效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等等。

    调查发现,相对于土地的大量占用,我国农村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和产业增长并没有相应地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许多地区存在大量的“空心镇、空心村”,一些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土地闲置率甚至高达55%以上。这说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地配置的不经济,缺乏集约性,集中度不高,没有实现有效节约土地空间的目标。

    而数据显示,人口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也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以青岛市为例,目前在全市农村244万劳动力中,从业人员仅为231万人,有转移就业要求的29.3万人。在231万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31万人,占53%;从事第二产业的52.7万人,占22%;从事第三产业的47.3万人,占20%,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较高。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进城务工农民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农民工投保。由于对城镇建设中征用农地补偿标准较低,安置、保障措施不到位,不但引起农民群众的不满,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而且使得进城农民因进城后生活水平下降而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

  • 相关报道:
  •   
  •   
  •   
  •   

好资讯
TAGS:  
热门关键字: 
  • 监管门前溜走了谁?——民营医院广告乱象拷问
  • 人大代表谈刑诉法修改 称部分条款不够细
  • 工信部长:宽带普及提速计划是一种相对降费
  • 两会热点调查:高考改革养老保障人口政策居前三
  • 首批京外政协委员抵京 关注空气质量等话题
  • 习近平访问洛杉矶将谈高铁项目
  • 广东近期两名地级市委书记调往外省任副省长
  • 内蒙呼伦贝尔遭极端低温 三口之家寒衣耗费上万(1)
  • 媒体人眼中的广东代省长朱小丹:念旧 果敢 谦谨
  • 北京地铁5号线8号线和10号线将安装防夹装置

热点资讯

好资讯网|资讯大全|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会员注册|帮助服务|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2014 好资讯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