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后生活水平下降 中国出现反城镇化现象
农民进城生活水平下降 中国出现反城镇化现象
中国网北京12月8日讯 此间发布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中国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于城镇化发展。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暨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于2011年12月8日在京举办。蓝皮书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系统研究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创新,深入分析了各地在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
蓝皮书认为,我国目前正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主要问题,如城镇中“镇”的规模偏小,集聚辐射力不强;城镇化的内在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城镇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镇化;工业化未能有效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等等。
调查发现,相对于土地的大量占用,我国农村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和产业增长并没有相应地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许多地区存在大量的“空心镇、空心村”,一些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土地闲置率甚至高达55%以上。这说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地配置的不经济,缺乏集约性,集中度不高,没有实现有效节约土地空间的目标。
而数据显示,人口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也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以青岛市为例,目前在全市农村244万劳动力中,从业人员仅为231万人,有转移就业要求的29.3万人。在231万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31万人,占53%;从事第二产业的52.7万人,占22%;从事第三产业的47.3万人,占20%,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较高。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进城务工农民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农民工投保。由于对城镇建设中征用农地补偿标准较低,安置、保障措施不到位,不但引起农民群众的不满,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而且使得进城农民因进城后生活水平下降而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
- 相关报道:
好资讯
相关推荐
最近评论
滚动资讯
热点资讯
- 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追尾 现场血
【新民网·独家报道】上海地铁运营信息,9月27日14时许,上海地铁10号线因设备故障,...
- 江苏选美冠军被强奸杀害 检方建
江苏选美冠军被强奸杀害 检方建议判死刑 高淳荷花仙子遇害案 法庭中央,两个被控抢劫...
- 撼!撼!撼!湖北武汉17中"教室
湖北武汉17中教室门图片曝光,现在的90后为何如此疯狂? 近日,网上惊曝不雅事件,并...
-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 空间交会
中国“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起飞,将全新...
- 淘宝改革,此举为了谁?
淘宝商城改革 淘宝商城商铺 淘宝商城小卖家围攻大卖家事件追踪 近日,淘宝商城提高准...
- 全国保障房开工986万套 北京等15
住建部昨天(10日)公布了今年1至9月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截至9月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