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资讯网,丰富你的生活,努力打造一流资讯的航母!

好资讯网

当前位置:好资讯网 > 舆论 > 实事播报 >

骆家辉:不会说普通话提醒人们我代表美国(1)

时间:2012-02-17 23:11来源: 作者: 点击:

    特约撰稿/杨澜

    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的纪念,同时又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还没有出正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展开了对美的正式访问。

    2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杨澜在北京采访了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

    这是一个了解中国未来领导人的机会

    杨澜:2012年在政治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美国总统大选将举行。你对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有何期待?你认为奥巴马总统将和他讨论的一系列事务中,首要的是哪一件?

    骆家辉:我们对习副主席几天后的访美感到非常激动。去年8月,习副主席接待了来访的拜登副总统。我有机会全程陪同拜登副总统的中国之行,并出席了他参加的所有会议。我觉得,真正有幸的是,两位领导人切实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进行坦诚的交流。他们在一起呆了很长时间,广泛谈论了各种话题。两人都非常放松,无拘无束。所以我们对习副主席访问华盛顿有更多的期待。

    显然我们会谈论贸易问题,还有合作问题。审视中美关系,我们发现两国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在治疗结核病、糖尿病和癌症研究上密切合作;我们共同倡导了对气候变化和替代能源的研究;我们还彼此交换高校学生;我们的经济更是彼此非常依赖。

    杨澜:正如你提到的,两国经济更加紧密相连。以苹果产品为例,它是美国创新的一个标志,它还帮助中国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我最近听到一种议论说,究竟谁从这个创新中得益呢,是美国还是中国?

    骆家辉:我认为,这个创新不仅让中美两国人都获得了利益,而且的确让全世界获益。我认为这项技术的诞生在很多方面都让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让中国人联系更加紧密。人们能够第一时间看到中国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用回到家中,等到晚上看电视新闻,也不用等到第二天,去读报纸上的新闻。

    杨澜:很显然,奥巴马总统非常希望鼓励美国公司为美国市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实际上,他在最近的一次国情咨文中5次提到中国,并评价其所取得的成就,比如说使得针对中国的贸易案件增长了一倍,通过阻止购买中国轮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等。同时,人们担心,这样的言论会进一步增加两国的贸易摩擦,而不是减少摩擦。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骆家辉: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全局。事实上,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一直持续增长,而且让两国人民都得到了利益。

    没错,我们之间有贸易争端和摩擦,但是它们只占整个中国向美国出口总额的几个百分点。比如说,不只是在美国,整个世界拥有一个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也就是不允许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向其他国家销售产品。所以,美国发起过针对加拿大、墨西哥、法国、德国,以及越南、泰国和中国的贸易案件。中国也有针对美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贸易案件。

    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里,因违反世界贸易规则而受到处罚的产品只占整个中国向美国出口额不到3%的比重。可见贸易争端和摩擦在整个贸易额中只占几个百分点。而我们不应该因这些争端曲解了让彼此受益的、快速的贸易增长。

    杨澜:但是,总统大选年又让这些事情成为焦点,特别是当中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的时候。而中国人可能会说,美国人很早就失去这些就业机会了,一开始是给了日本,然后又给了亚洲四小龙,接下来才给了中国,所以贸易战不见得一定能保证美国国内市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骆家辉:我重申一下,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贸易战。没有人能从贸易战中获益。我们只想确保太平洋两岸都彼此开放市场。我相信,美国没有像中国这样对包括美国、法国和德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施加了太多的限制。在中国,即便这些(外国)公司需要,也最多只能拥有不超过50%的股份;而在美国,我们实际上对中国的投资是没有限制的。

    杨澜:你如何看待有些中国人对美国声明重返亚太地区的担忧?他们说这是旨在限制中国的影响力。

    骆家辉:美国非常欢迎中国的崛起与繁荣,并在全球事务中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我们和中国不论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全球反恐以及维护非洲稳定问题上都有着很好的伙伴关系。所以我们欢迎中国的繁荣与强盛。重申一遍,一个进步而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我们并没有试图限制中国。

    实际上,回顾两国交往历史,我们早在19世纪就有着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样在20世纪,两国曾共同和亚洲的帝国主义作战。我只是想说,美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太平洋上的强国,我们早在19世纪就在南太平洋拥有许多盟友。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因为我们正逐步退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逐步撤离美国军队,所以自然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我们在亚洲早就存在的地区。因此,这的确不是限制(中国的)战略,而是对我们的注意力和实力的一次重新调整。


好资讯
TAGS:  
热门关键字: 
  • 监管门前溜走了谁?——民营医院广告乱象拷问
  • 人大代表谈刑诉法修改 称部分条款不够细
  • 工信部长:宽带普及提速计划是一种相对降费
  • 两会热点调查:高考改革养老保障人口政策居前三
  • 首批京外政协委员抵京 关注空气质量等话题
  • 习近平访问洛杉矶将谈高铁项目
  • 广东近期两名地级市委书记调往外省任副省长
  • 内蒙呼伦贝尔遭极端低温 三口之家寒衣耗费上万(1)
  • 媒体人眼中的广东代省长朱小丹:念旧 果敢 谦谨
  • 北京地铁5号线8号线和10号线将安装防夹装置

热点资讯

好资讯网|资讯大全|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会员注册|帮助服务|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2014 好资讯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