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资讯网,丰富你的生活,努力打造一流资讯的航母!

好资讯网

当前位置:好资讯网 > 舆论 > 实事播报 >

曹妃甸检验检疫人创建沿海一流强局综述

时间:2011-12-25 18:09来源: 作者: 点击:

大港口 大智慧 大手笔

——曹妃甸检验检疫人创建沿海一流强局综述

本报记者 米彦奇 刘亚楠

    隆冬的曹妃甸港,寒风刺骨。海鸥在海面上盘旋,巨轮在港池内进出。昼夜不停的输送带将铁矿石货轮和千米之外的矿石堆料场连为一体。在高耸的铁矿石自动采制样塔里,检验人员通过视频信号监视着卸船现场、输送带和自动采制样状况,一切都彰显着现代、大气、有序和高效。

    今年10月底,《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恰如和煦的春风,给曹妃甸检验检疫人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些被誉为“艰苦创业、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国门卫士,以“未雨绸缪、抢抓机遇”的大智慧,“科技引领、创新监管”的大气魄,继续书写着创建沿海一流强局的华彩乐章。

    “今年,曹妃甸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突破1.3亿吨,2015年将达到5亿吨。随着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等一批园区建设和大批大型企业的入驻,检验检疫人员、能力不足必将成为制约检验检疫发展的‘瓶颈’。要打破这一‘瓶颈’,唯有创新方式方法,向东南沿海口岸大局对标学习。用敢为人先的大气魄和大智慧,继续书写曹妃甸检验检疫的美好未来。”

    ——河北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贺水山

    大港口:

    六年大跨越,曹妃当惊殊

    这里是东方的“鹿特丹”。曹妃甸港区规划建设260多个港口泊位。其中,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6个;10~15万吨级泊位50个;5~8万吨级泊位200个。码头类型主要为矿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集装箱、散装货等。今年,曹妃甸港区吞吐量已突破1.3亿吨,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在这片投资热土,辛勤耕耘的检验检疫人也创造了历史,创出了奇迹,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走进曹妃甸,其建设起点之高、发展速度之快,令记者惊叹。昔日仅为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如今港区面积已突破300多平方公里。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这是曹妃甸先天发展优势的真实写照。开发建设曹妃甸是顺应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河北省的“一号工程”。

    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寄托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希望。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曹妃甸时强调,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曹妃甸是一张白纸,要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

    2007年5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实地察看了曹妃甸的建设情况后特别指出:要把曹妃甸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2005年12月16日上午,在5艘大马力拖轮的牵引下,第一艘外籍大型货轮“基尔代尔”号满载澳大利亚铁矿石,成功靠泊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

    “开港了!开港了……”码头工人、港口建设者在欢呼。在众人的瞩目下,曹妃甸检验检疫人第一个登上“基尔代尔”号实施卫生检疫。自此,曹妃甸检验检疫事业扬帆起航。

    2011年10月24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散货船“巨无霸”——挪威籍“BERGE STAHL”轮满载32.5万吨巴西铁矿石,顺利靠泊曹妃甸2号泊位。这是曹妃甸开港以来靠泊的载重吨位最大、载运货物最多的船舶,也是曹妃甸港首次靠泊30万吨级以上巨轮。曹妃甸港区迎来划时代意义的一天。

    数字无言,但有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曹妃甸开港后第一年的2006年,共检验商品货值0.75亿美元。此后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到2011年,检验商品货值突破200亿美元大关。经过六年积聚、打拼,曹妃甸港也由一个无名小港迅速跻身我国北方大港之列。

    六年大跨越,曹妃当惊殊。

    六年,在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但却承载了曹妃甸检验检疫人太多太多的辛酸和喜悦。

    历史不会忘记。河北检验检疫局曹妃甸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刘文欣,为跑办各项手续每天奔波于唐山市、曹妃甸、京唐港“两岸三地”,三地之间绕一圈就是360公里。一年下来,他的车整整跑了14万公里。他现在的腰椎、颈椎病就是当年长时间坐车落下的病根;副主任崔福星为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几乎每天都要辗转于“两岸三地”,因胃口不好,靠常年随身携带的胃药,支撑着单薄的身体;副主任宋刚是河北检验检疫局派来的交流干部,忙时,常常一个月不能回一次石家庄。他常说,“办事处其他领导天天四处奔波,我唯有抓好检验检疫业务,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副主任陈雪莲是办事处唯一一位女性领导,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刚上初一的女儿,常常抱怨妈妈给她的自由太多,吃曹妃甸的“醋”也最多。

    曹妃甸办事处班子成员的干劲儿、闯劲儿和他们带队伍、聚人心的榜样力量,始终激励并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大港不会忘记。因为人少船多,卫检科科长任磊常常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科员马有权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连续登上9条船进行检疫是家常便饭。“甲流”期间,他一个多月没下岛,险些“丢了”交往六年的女友;过年过节时靠港的船特别多,鉴定科科长刘怡斌已经连续5年没歇过一个春节。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争分夺秒。因为货轮多滞留一天,客户就要多交上百万元的滞港费用。

    2010年2月3日,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检验检疫配套设施项目”通过系统性能测试的日子,也是采制样科科员苏峰的妻子住院待产的日子。2月4日凌晨,他盼着坐最早一班公交车回到爱人身边,可临走时,家人发来“母女安好”的信息又将他留在了工作岗位上。“一睁眼,我当爸爸了”,当时的苏峰既惊喜又愧疚。

    灯塔不会忘记。2005年12月5日,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宋金燕和一名司机初次驻岛时,条件异常艰苦。定时供水、定时供电,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基本的生活设施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啃着自己带的馒头就咸菜,是一日三餐的主色调。当吃到同志们送来的火腿肠、方便面时,宋金燕感觉就像是过年。

    物换星移,六载春秋。伴着曹妃甸港的日新月异,曹妃甸检验检疫事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河北检验检疫局曹妃甸办事处主任刘文欣骄傲地说:“今年年初,我们制定了“211工程”目标,即检验商品货值超200亿美元、检验商品重量超1亿吨。现在看,这个目标已经全部实现。”

    大智慧:

    未雨绸缪,机遇偏爱

    从“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到拥有13处配套的查验设施和场地,建筑面积突破4万平方米。曹妃甸检验检疫人抢抓机遇,与曹妃甸港同规划、同部署、同设计、同建设、同发展的科学理念,是他们植根于寸土寸金的曹妃甸的关键。河北检验检疫局局长贺水山说,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检验检疫人要有大作为,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按照项目发展规划,超前谋划布局检验检疫配套设施、资源配备等,不能让检验检疫成为地方建设的“短板”。

    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需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率先崛起。

    2011年1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召开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表示,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河北的经济发展将由内陆型的经济结构转向开放型的经济结构,引领整个河北产业结构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河北经济发展插上了强劲的翅膀。

    审时度势,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曹妃甸,河北腾飞的新支点。

    凭海临风,我们憧憬一流强局的蓝图。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曹妃甸‘先行先试’的政策,这为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机遇。”河北检验检疫局局长贺水山流露出难以言表的喜悦和自豪。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建设综合保税区,是解决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举措。目前,位于曹妃甸工业区综合物流园区内的两个保税仓库已经获批。本着“一区多元”发展思路,曹妃甸港区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为:以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国际采购、研发设计、检测维修、港航服务十大功能为依托,凭借国家赋予的保税政策优势,重点发展高新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近日,这里传来好消息,综合保税区已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45亿元。截至目前,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曹妃甸进出口有限公司、大连福佳集团等已经前来考察和初步洽谈。

    “我们结合检验检疫监管实际,认真研读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产业规划方案,积极实施了与综合保税区管理相适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通关便利。”办事处主任刘文欣说,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建设过程中,办事处提前介入,全程跟进,靠前服务。不仅参与地方政府对综合保税区的规划、研讨,提供检验检疫政策、法规上的支持,而且多次派人到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天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地参观学习。办事处还向地方政府提出了完善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配套设施的建议,优化并充实了整个保税区的规划设计方案。

    大气魄:

    跟进帮扶,赢得赞誉

    曹妃甸检验检疫人摸准地方经济发展脉搏,积极发挥检验检疫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了保税港区、中日生态工业园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等重要园区发展,同时为首钢京唐、中石油、中石化等特大型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河北检验检疫局局长贺水山认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检验检疫部门找准突破口,找准检验检疫与地方大型项目的“结合点”,主动跟进,抢占先机,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有效性。

    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是河北省实现沿海大省向沿海强省跨越的大举措。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战略转移步伐的加快,今天的曹妃甸,产业聚集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首钢、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中石化商业储备库、大型海水淡化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燕山石化也在向曹妃甸转移,千万吨炼油工程项目已奠基开工。曹妃甸承载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任。地处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曹妃甸检验检疫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找准契合点,融入项目中!曹妃甸检验检疫人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服务大型项目建设和口岸通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是中日两国总理签约的项目,初步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起步区为8平方公里,将以发展低碳经济、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吸引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入园。目前开工续建项目7个,投产项目两个。在项目启动之初,曹妃甸检验检疫部门就与园区管委会成立了无缝对接领导小组,以及时联系、及时沟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难题。

    木材加工园区由河北文丰实业集团投资建设,计划年进口原木300万立方米,总投资85亿元,总体规划占地5100多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最大的木材加工、贸易、集散中心,项目配套建设通用港口一个。曹妃甸检验检疫人紧跟项目建设进度,为项目提供政策、技术咨询,做循环利用论证。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企业采用循环利用法,使木材处理药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这是迄今全国规模最大、处理效果最好、回收利用率最高的木材加工项目。

    “2010年6月26日,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主体工程竣工投产。2011年6月,首钢京唐公司二期项目也已提上了日程。”首钢京唐公司设备部负责人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曹妃甸检验检疫人的保驾护航。

    首钢搬迁是国家战略资源调整的重大项目。2007年3月,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开工建设。该公司进口的16.8亿美元成套设备是全国最大单项合同,进口设备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面对天量的检验任务,办事处主任刘文欣主动登门了解相关情况,宣传有关政策、及时拿出检验方案,并在临时办公室与厂方就相关事宜达成共识。

    2007年9月,大量的开箱检验工作在荒芜的曹妃甸临时仓库展开,检验员攻艰克难,认真履职,大到整体设备,小到一颗螺丝钉,从数量到型号,从尺寸到外观,仔细清点着每一箱进口货物。同时,首钢的进口设备到岸后将运往全国各地进行加工组装,为保证检验过程不重复,曹妃甸检验检疫人创新检验思路,允许设备口岸登记后直接运抵加工厂。为此,检验人员多次深入大连重工、华电重工、太原重工、上海振华等企业进行现场开箱检验,合格后立刻投入加工安装,实现了成套设备边进口、边验放、边安装,为首钢顺利投产、运行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据悉,自第一批货物开箱检验至今,检验人员已完成进口设备检验568批次,货值11.2亿美元,其中集装箱3000个、木箱10000个,涉及的贸易商遍及亚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检验检疫人员共检出不合格批次26批,涉及金额2.5亿元人民币。

    2010年8月20日,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的价值381万欧元的空气压缩机不能制氧,生产陷入瘫痪。曹妃甸办事处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鉴定,确定设备质量存在问题。为使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曹妃甸检验检疫人特事特办,为企业出具相关证书,并与北京海关机场办事处取得联系,确保来自德国的更换设备先行通关。在他们的帮助下,更换设备于22日运抵事故现场并安装就位,恢复生产。

    提起曹妃甸检验检疫人,中首集团副总经理高荣莉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先期介入,主动帮扶,是最可爱的人!”

    大手笔:

    科技引领,打造强局

    曹妃甸办事处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上马两条矿石自动采制样系统(即“一塔两线”);科技人才辈出,科研硕果累累。“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是曹妃甸检验检疫人的骄傲。河北检验检疫局局长贺水山指出,要检得出、检得全、检得快、检得准,必须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不断提高检验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检验检疫技术支撑能力和检验水平。

    在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对面矗立着一座8层楼高的红色铁塔,“中国检验检疫”6个鎏金大字熠熠闪光。这就是曹妃甸港区矿石自动采制样塔。

    走进控制楼,别有洞天。一台机器人在几台烘箱、研磨机、缩分机、称量天平等设备之间上下飞舞,机械手伸缩自如地抓取矿石样品、称重、烘干,精准测定矿石水分,忙而有序。

    据采制样科科长孙东辉介绍,这台机器人具有6个自由度,承重质量达20公斤,整个机器人系统包括两套缩分机、两套研磨机、1套烘箱、1套称量天平、1套清洗装置等。机器人在线水分检测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有效避免了水分测定和制样工作中的人为误差。

    机器人在线水分检测,只不过是曹妃甸办事处彰显强局的一个缩影。

    投资4781万元建成的曹妃甸港区矿石自动采制样设施于2010年2月投入使用,“一塔两线”和“在线粒度、水分分析”的设计使之成为目前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矿石机械化采制样设施。该系统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移动截取式全断面皮带机自动取制样模式,能够同时对港口两条卸船皮带进行取样,取得的矿石样品可以直接在系统内进行破碎、研磨、缩分筛分,同时能自动测定水分和粒度。这一高端设备的投入使用,改变了曹妃甸港区进口矿石采用单一手工采制样的现状,对提高进口铁矿石检验效率,加快通关速度,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曹妃甸港区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采制样人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小的改变,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据办事处副主任崔福星介绍,因曹妃甸进口矿石业务量与日俱增,“一塔两线”矿石机械化采制样系统已接近满负荷运转,系统中的颚式破碎机在高强度状态下工作经常会出现堵塞。为解决这个难题,科长孙东辉和苏峰、张志伟等人刻苦攻关,设计出了实用型“选矿用淌筛”,并于10月份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以前一旦出现堵塞情况,我们只能戴上手套,一点一点往外掏,天气冷的时候,矿粉冻得特别实,一会儿工夫就能‘报销’一副手套,清理效果还不理想。”张志伟说,“选矿用淌筛”在选矿过程中对进入破碎机的物料进行预选,将容易造成破碎机堵塞、或者不需要进行再破碎的物料预先筛分出来,不但有效满足了破碎需要,提高了破碎机的使用率和寿命,而且缩短了加工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截至目前,采制样人员已对系统的溜槽、烘箱等16处进行了技术改造,解决了溜槽磨损、烘箱定位精度不足等问题,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工作效率得到有效保证。

    曹妃甸检验检疫人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尤其在合理规划、引进实验设备,加强技术储备等方面堪称“大手笔”。目前,他们的可用实验室总面积已突破两万平方米,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矿产、金属材料、石油化工等商品的检测仪器设备280余台(套),价值6250万元,可开展检测项目200余项。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X-衍射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国际一流的高精尖设备为他们跻身强局之林、引起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茉莉”号货轮搭载5万吨印度铁矿石靠泊曹妃甸港区。因该矿中含有泥块,致使进口企业与发货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为将泥块“验明正身”,曹妃甸办事处化检科科长赵振纲带领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泥块破碎后,运用X-衍射分析仪对包裹着泥块的铁矿石进行了“DNA”检测。结果表明,这批铁矿石是含有30%铁含量的“针铁矿”。针铁矿也叫沼铁矿,是分布很广的一种铁的氧化物,是其他铁矿在风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可用于炼铁。至此,这场纠纷以国内钢厂获得40万美元的赔偿而告终,贸易双方都非常满意。

    曹妃甸检验检疫人依托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不断加大科研制标力度,目前,已主持起草完成了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项。其中,两项即将发布实施;参与起草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项,国标1项。其中,国标将于近期发布实施;主持起草《焦炭灰中钾钠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法》和《铁矿石中铅镉汞砷的检测-电感耦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河北省地方标准4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1篇被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检索,两篇被EI(工程索引)检索,1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获得国家应用专利1项;河北检验检疫局自主立项科研项目两项。

    如今,曹妃甸口岸查验综合楼已拔地而起,明年将整体搬迁。届时,1.6万平方米的主楼和近万平方米的附属配套建筑,将为曹妃甸检验检疫事业大发展、大跨越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曹妃甸的加速腾飞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中国国门时报》


好资讯
TAGS:  
热门关键字: 
  • 监管门前溜走了谁?——民营医院广告乱象拷问
  • 人大代表谈刑诉法修改 称部分条款不够细
  • 工信部长:宽带普及提速计划是一种相对降费
  • 两会热点调查:高考改革养老保障人口政策居前三
  • 首批京外政协委员抵京 关注空气质量等话题
  • 习近平访问洛杉矶将谈高铁项目
  • 广东近期两名地级市委书记调往外省任副省长
  • 内蒙呼伦贝尔遭极端低温 三口之家寒衣耗费上万(1)
  • 媒体人眼中的广东代省长朱小丹:念旧 果敢 谦谨
  • 北京地铁5号线8号线和10号线将安装防夹装置

热点资讯

好资讯网|资讯大全|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会员注册|帮助服务|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2014 好资讯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