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蔚冈:“一根豆角喂11种药”该如何消除?
据新华社报道,一根豆角被“喂”了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在这个从田园到餐桌的途中,这些本来不应该出现在餐桌上的蔬菜,最后还是一路绿灯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有关部门的回应倒是“实在”:既“管不住”又“管不全”。“管不住”是由于我国的蔬菜生产缺乏规模化经营,大都是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由此导致在源头上监控蔬菜安全的难度极大;“管不全”是指批次抽检实际上是依据工业化生产的模式而设立,与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不符。在这种模式下,单个批次的安全与否,并不能够代表真正的安全程度。
尽管这些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也不能成为监管不力的借口。新闻中一个批发市场的负责人直言,“我们没有农残检测设备,县里面1年能过来检测1至2次就不错了。”监管部门因为“管不全”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显然是明显的失职渎职,没有严厉的问责,有关部门就没有“管”的动力。
当然,“管不住”、“管不全”的说法,的确也指出了在缺乏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下,农产品安全保障面临的困境农户的道德自律成为最主要的约束机制。而市场上如果存在着不自律的种植户,那么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用农药者有更高的产量和收入,那么所有的农户都会使用农药。
那么,在农户分散经营的现阶段如何达到农产品安全?
在我看来,除了强调政府部门的监管之外,还应注重种植户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可以设想,如果特定区域的农产品都冠以某种品牌,那些在实际上并无法律关系的农业种植户以品牌的方式联系了起来,一旦某个农户的产品被查出质量问题,就会伤害整个地区的农产品声誉,如此,农业种植户就会更加自律,并会相互监督。
当然,这种“品牌联盟”不能强制推行,有关部门可以从中引导,让农户认识到这种有利于消费者甄别产品信息的制度,在本质上也有利于生产者提高收入,从而让生产者主动结成“品牌联盟”。事实上,不少地区的农户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自发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规模种植,并以共同品牌销售农产品。
当一个监管者面对5万个生产者时往往难以监管到位,但面对50个生产者时却会有办法。同样的道理,同一品牌的供应商可以对不同组别的种植户的产品进行批次归类,这样一来,原本只适合规模生产的批次检测,也可以在小规模种植的农产品上适用。而对监管机构而言,这样的检测成本就会更加低廉,不能再拿“管不住”和“管不全”做借口。
傅蔚冈(学者)
相关推荐
最近评论
热点资讯
- 大骗子,南阳市阳光男科医院专门
大骗子,南阳市阳光男科医院专门骗男人! 本是3年前的事情了,已经快要遗忘了...
- 网络舆论的威力
网络舆论的威力 新华社报道,四川省丹棱县交警查酒驾时,发现该县水务局副局长醉酒驾...
- 律师质疑车主扶老人被判赔10万元
核心提示:近日,天津车主许云鹤自称扶老人被判赔案受到舆论关注,有舆论指该案为“天...
- 苏泊尔81种不锈钢产品不合格 锰
今日,哈尔滨市工商局道外分局的执法人员来到西大直街旁某大型超市,将正在出售的...
-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权威性公信力影
南方日报讯 昨日,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和广东省新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
- 港三款红牛饮料验出可卡因 含量
中新网6月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标榜快速提神的能量饮料“红牛”,被香港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