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资讯网,丰富你的生活,努力打造一流资讯的航母!

好资讯网

当前位置:好资讯网 > 我爱文学 > 奇幻象 >

在路上迷茫

时间:2012-02-12 01:31来源: 作者:杨陌默 点击:
    1

    在路上,这本是“跨掉一代”的文学书名。

    正襟危坐的我,点燃一支烟。平时是不抽烟的,只是喜欢这样的感觉。就像一些人,选择一条错误的路途,却愿意继续耗下去,无所谓喜欢,更无所谓对错。

    我想我从来都不应该去摆脱一些纠葛,既然无法摆脱,我欣然的往前去。现实告诉我们,有些东西要么你忘却,要么就只能接受。在历史老人的手中,人生只不过是瞬间,有时候回忆都空洞苍白,又怎么能够摆脱尘世的纠葛?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只因为我们活在这样真实的年代。不管愿意与否,未来还会有一个更伟大的时代降临。

    2

    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所说的是没有正儿八经的在学校里读过什么书。正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我才倍感庆幸。现在的大学生在很多时候被看作天之骄子,在我看来上大学只能说是幸运,而不能完完全全叫天赋。第一次的轰动与成功可以把你看作是天才,第二或是第三次再有这样的轰动就不叫天才了,那叫幸运,你的运气。这个时代有才华的人多的是,随便揪一把,能文善谈,我怀疑所谓隐士是否真的存在过。也许有很多人会说我挑剔,是的,我非常挑剔,挑剔得让人不敢再看这些文字!那些书店里的畅销书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不是所有的畅销书都经得起时间考验。有时候我挑剔得想把那些不具备历史价值的畅销书拿来当手纸用。所以我说我挑剔,挑剔得让人反感。

    我口出狂言。但是人活着又怎么能不说真话呢!

    我并非在暗示自己有写作才华,写点小文字算无聊。至于写作才华是余华王朔他们干的事。我更不敢妄自菲薄。我从前是有过成为出色作家的梦想,越到后来连梦也不敢追了。要是能拉下脸做个欺世盗名厚颜无耻之徒,怕要祖上无光。尽管我们的祖上有过杨广杀兄弑父,我们杨家的脸是早被他丢尽了的。我是怕自己文不文,武不武,到头来未取功名就已入土为安了。

    小时候是个叛逆的孩子,《动物凶猛》里的那些破事我都干过。过量酗酒,打架闹事,扰民扰邻,目无尊长。要是能有个词来形容,那时候的我就是王八旦。

    我的出生没有什么可称作戏剧性的地方,和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出生在中国最底层。

    我曾经想过,我不能过着寂寞无聊的日子,我得出去走走,但是我能走到哪里去?我又能走多远?我也问过自己,我也给自己出走的理由。在这样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的年代,为什么自己偏偏选择了向远方。我绝不是叛逆,我自己从来都很传统,传统得让人可以生恨。从走的那一天开始,我就踏上了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让我去路上看看李白,他是怎样的大气与从容;让我去会会杜甫,附下身为他擦去千年的尘埃;让我去游游白居易的故乡,他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让我去走走东坡的路,他是怎样的落寞与忧伤;让我去坐坐乌蓬船,看看鲁迅怎样坐着这只船走向世界;去余姚见证余秋雨的童年,猜猜他怎样开始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去西安寻找贾平凹笔下的城市,看看他怎样的挥洒自如。

    我去过,累了,不会躺下来沉睡。我不停的走,走过屈原的故乡,路过孔子的门口,渡过从文的湘西。我就这样在城市与乡村中不停的跋涉,究竟有什么样的收获,我自己也有些渺茫。我想我的收获不大,但是毕竟圆了我的梦想,我真实的理解那一段历史,真诚的倾听他们的回声。

    我居然真的上路了,走得有些神秘与怪异。我终究是离开了家,离开了我那可爱的故乡。

    3

    我一向对没有文笔又装得文学味十足的文章和作者没有好感。做的无病呻吟,词藻堆砌的华美,内容极其空洞。一个人哪能硬从自己的头上抓只虱子放进自己嘴里,闻自己放的屁还能说香。

    好文章从来都没有是非标准,不好不坏的文章仍能勉强消遣,不好的文章大概鬼晓得。

    但有人说颓废很好,书卖的特火。好像表扬变性卖淫的人也是值得中肯的。比如周扒皮从前半夜起来学鸡叫,现在半夜起来会找鸡一样。这是个人的事情。要大胆,够暧昧,还要绝对的颓废。保准能吸引眼球。但中国文学向来不以吸引眼球为重。

    我从没希望母鸡变凤凰,再变只能下鸡蛋。因为中国的凤凰快绝迹了。

    外国的顾彬说中国像卫慧这样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错,应该是垃圾中的极品。

    没有什么奇怪。中国文坛的作家比德国文坛艺坛妓坛(德国卖淫嫖娼是合法的)人数总和还多。中国读小说看散文念诗的够人家妓坛的零头。中国的读者大可为中国人多引以为豪。对别人的观点嗤之以鼻冷嘲热讽?你们别开口也开放闭口也开放,然后开口去他妈的外国闭口操他娘的老外。你们知道吗?如今这年月,中国文学已经完全处在青黄不接坎上,弄不好文学会断流。

    有人问你中国穷吗?回答:不算穷。其实不算穷也是穷。韩国富吗?回答:不很富,不很富也是富。在中国,作协绝对是个养闲人的地方,养着这么多码字的人。你要说中国的乡村有二流子,我不反对。你要说城市没闲人,我立马抽你。那你是绝没有把作协里的人当人看。

    中国当代文学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作家,目前没有一个大师。不管谁来叙述文学史怕都要失望。

    世人最不正确的看法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以为上大学就有出息,啃老族就是他们最好的写照。另一个便是作家,以为作家有稿酬就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错,千错万错。大错特错。其实作家是很穷的一种职业,很多作家是吃着皇粮,离了皇粮,稿酬根本就养不活自己,更别说养家。作家也算是国富民穷的主体。

    一些人自己不写东西,很崇拜写东西的人。读的是有村没店的盗版书,看的是报刊杂志不入流的作品。这样的读书方法,即使读了《红楼梦》也没有什么用。因此,中国才有那么多作家。

    “20世纪文学分1949年以前和以后,1949年以前的文学基本上属于世界文学,1949年以后的文学除了中国史以外基本上都不属于世界文学”。这话我太赞同了。

    我将来即使真做出了成绩,也不会加入文学这个圈子。这个圈子的人很大一部分没有什么社会阅历,没有经历坎坷没有苦难,很多作品硬憋出来。一个评论家曾经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还很嫩啊,没有什么经历。这样的评论家,目光短浅,不知道经历跟年纪没有多大的关系。写作需要天赋,学不来的。“不能像小时候练方块字,父母亲可以手把手的教”。我看过中国一些圈子意识作家的作品,老实说不是为了证明他们的作品不是作品的话,他们的作品我不会翻开第二页。

    4

    我在他乡,生活在别处。

    三毛说:“远方在哪里,请你告诉我”。我不会去问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告诉我。我自己要去远方,让我来告诉世人,远方在哪里。远方如同天堂。

    这是一个并不平庸的时代,一个并不虚伪的国度。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遥远的村落,远得不可思议。我们生活的村庄叫做坳停,顶奇怪的名儿。从村庄的东头到西头大概有两分钟就走完了,要是能再快些,一分钟就足够了。我家在五家坳,对面是大山,背后也是大山,两侧是比房子还大的石头。家就这样被大山包围了,好似一条河到这里又突然转了一个弯。屋后那条小路,时间得回溯到远年,那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修建的,修建的原因是躲避战乱。至于是躲避什么样的战乱,我不清楚,连我爷爷也很寥寥。屋前的青石板经过岁月的洗礼变了模样,我无数次的告诉过我的爷爷,那些青石板该换掉了。我爷爷总是无动于衷,莫非这青石板有着怎样绝美的故事?或者它有着怎样伟大的性格?看着这些有了些年岁的青石板,再一次迷惑了。或者说,我漠然了。也许时间的久远,我的爷爷他也完全的忘记了。

    我总觉得我笔下的文字不是那么优雅与壮美,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我总觉得我的文字有一些忧郁与感伤,但是我是自信的,我拍去身上的泥土,昂首挺胸的走在都市人流中。

    我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这里。城市,你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我即使不到来,你还是同样顺其自然的。我来了,你即使一千一万个不满意,我还是来了。城市,我不满意你的虚荣与自傲;我不欣赏你的高贵与富有;我不崇拜你的美学等级与艺术方式;我不接受你的同情与怜悯;我不陶醉你的舞步与歌声;我不流连你的风光与美景;我不艳羡你的华丽与气质;我不害怕你的冷漠与排斥;我讨厌你的肮脏与拥挤;我厌倦你的喧嚣与媚俗,我鄙视你的放纵与浪费。但是,城市,我喜欢你的亮堂与活跃,我喜欢你的宽阔与魅力。

    我在城市行走,心中不甚的凄凉。我没有对城市指手划脚的权利,也没有高谈阔论的资格。但我有敢批评城市的话语,有敢批评城市的魄力。

    我永远也不明白城市人的心理,也猜不透他们在想些什么。总之我觉得城市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得让人嫉妒。他们可以明目张胆的展示自己的威风,但绝对骂你乡巴佬。他们住着乡下民工建筑的房子,但他们绝对可以说你什么都不会做。他们吃的是乡下生产的大米,但他们可以懒洋洋的说你不值半毛钱。城市对待乡下人有一个特殊的符号,什么七七八八的证都有,什么杂乱的费都收。在城市生活也好,做苦工也罢,首先得有张城市通行证,否则,就会有麻烦。什么是城市是通行证,那就是想方设法做个城市人。

    在城市,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一个博士一个博士的接着读。读来读去老了,我不会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的接着读,那样太浪费时间了。也没有听说那个不读研究生不读博士饿死了的,即使有也只是那些小丑们,这些人是另类,满脑子的歪思想。我倒是听说有博士找不到工作自杀的,悲哀啊!

    我想描写小人物,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小人物,我没有为他们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他们作文立传。我是那样平凡,我也写平凡人吧,我了解平凡人的生活方式。我探讨的就是上面的那些话题,也许我曾经真的很寂寞,要不我怎么突然想到要写小说。

    有些人的一生就像日本的樱花,活得短暂,但是曾经盛放过它的容颜。很多人,我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在将来会忘记他们的面容。

    5

    我还要告诉你,朋友,每一件事情我只经历一次。


好资讯
TAGS:  
热门关键字: 
  • 监管门前溜走了谁?——民营医院广告乱象拷问
  • 人大代表谈刑诉法修改 称部分条款不够细
  • 工信部长:宽带普及提速计划是一种相对降费
  • 两会热点调查:高考改革养老保障人口政策居前三
  • 首批京外政协委员抵京 关注空气质量等话题
  • 习近平访问洛杉矶将谈高铁项目
  • 广东近期两名地级市委书记调往外省任副省长
  • 内蒙呼伦贝尔遭极端低温 三口之家寒衣耗费上万(1)
  • 媒体人眼中的广东代省长朱小丹:念旧 果敢 谦谨
  • 北京地铁5号线8号线和10号线将安装防夹装置

热点资讯

好资讯网|资讯大全|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会员注册|帮助服务|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2014 好资讯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