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溪目连戏
时间:2012-02-12 01:31来源: 作者:徽骆驼 点击:
次
调查目连戏到祁门去了不少的乡村,就是樵溪村没有去。辛卯年初冬我陪倪君群去了一趟樵溪。按照事先约,村支书在路上等我。樵溪是祁西渚口乡的一个小村,与郑之珍家乡清溪相距不远。村民以胡姓为主,所以村子又名胡村。我们采访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胡意永,今年78岁,意字辈,胡氏35世,退休教师;一个是王松林,今年82岁,正字辈,王氏39世,在家务农。
他们说樵溪的目连戏应该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那时候有个叫胡天祥的,他是目连戏班的师祖,有人说目连戏是他创作的,也有人说目连戏的曲子是他创作的,还有人说目连戏最后一本《梁武帝》是他创作的。以前村里目连戏演出只有4本,分别是《施舍》、《罚恶》、《超生》、《西游记》,随着樵溪目连戏演出名气越来越大,大家说这么一个大戏没有皇帝不行。这样,胡天祥就写了一本《梁武帝》,但是目连戏是不是胡天祥写的呢?
村里老人们称胡天祥为集保公,说他自幼聪明过人,喜欢戏曲,能自编戏文演唱。可是他因家境贫寒,没读过书,识字不多。他虽然编了目连戏,却没有将戏文书写下来,而胡天祥与郑之珍打小相识,关系亲密,所以就由他口述请郑氏代笔写成。这个说法在樵溪流传已久,甚至连村里的族谱都认同。
樵溪《安定胡氏宗谱》卷一中就这样记载道:“集保公,字天祥。公之为人慷慨,一生淹通书籍,大有才能,傅家善恶,编成目连戏文,颇开世教,奕世名馨。”前些年,有人在村外的一个土名叫“梁上燕”的地方,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依稀可辨有“集保公”字样,这说明胡天祥确有其人。樵溪《安定胡氏宗谱》原来放在祠堂的楼是,七十年代祠堂被大火烧了,宗谱也就被烧掉了。还有一套宗谱在山上的一个村民家,前年村民下山做新房,山上的宗谱成了梁上君子的囊中之物。
不管怎么说,胡天祥总是与目连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溪和樵溪是邻村,郑之珍和胡天祥是同时代的人,我想也许是胡天祥的演唱目连戏的故事给了郑之珍创作的启发和灵感,正是这种灵感成全了郑之珍成为明代著名的戏剧家。当然郑之珍也实事求是地说了,他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搜实迹、据陈编”的结果。所以,樵溪村民都把他奉为目连戏祖师,每次在村中演出目连戏举行“请神”仪式时,都要到他的墓前,隆重祭拜一番。
樵溪演目连是三年打两头,润月打目连,所以有自己的戏班,在外面请戏班请不起。根胡意永、王松林说樵溪班最兴盛的时期是清末到民国二十多年间,村里演员辈出,名气很大,经常外出演戏,到过青阳、至德、石台、歙县一些地方。当时的班主是胡伯开、胡家开兄弟,班社人员很多,记得的有胡伯开(班主)、胡家开(副班主)、胡意生、胡兴旺、胡彩根(小花脸)、胡 依(家奴)、胡林根(老旦)、胡寿才(大花脸)、王九成(老旦)、胡培旺(傅萝卜)、胡木青 、胡发青(打罗汉)、胡德生(盘彩)、胡树生(盘彩)、胡光太、胡坤南、胡科达(金童玉女)、王金生(文场)、胡秋才、胡赐福等30多人。
胡意永的父亲是演“打罗汉”的,身高力大,他一个人要承担7个人的总量。头上顶3人,肩膀两边各2人。没有一定的力气是做不了“打罗汉”角色的。演《女吊》那一场戏时,演吊死鬼的人,要一个人在水口庙里面换戏服,在候场期间别人不能去,他就一个人在水口庙有小酒小菜消遣。当听到祠堂要演《女吊》那一场戏的锣鼓点时,才从水口庙里飘飘荡荡地走到祠堂的舞台上,这时人们纷纷让出一条路来,生怕惹上了邪气。演出结束后要“赶鬼”, “赶鬼”是从村前的小河中走,一直赶到村口的水口庙外面,将演出的道具全部扔掉。然后从大路上走回村里,“赶鬼”的整个过程是不能讲话和回头的,否则的话会被鬼“附”身。
樵溪目连戏班最特色的剧目就是盘彩和盘扦,他们以武功著称,在演出中多夹有高难度的武场,特别是盘扦演员要在一根3丈6尺高的杉树杪上,玩扯旗、躺尸、童子拜观音等高难度功作,表演完后倒身而下,如果在离地面前不能停住,演员就会命赴黄泉。全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十分惊险。早年,樵溪班每次打目连都必演此出,直到有一次,他们与清溪人(清溪没有戏班,只有两个人会打目连,一个是郑国香演傅萝卜,一个是郑兆社演三花,外出打目连就叫他们一起)到南路演出时,胡得生、胡述生兄弟在表演盘扦中的扯旗动作时,树梢突然折断,演员猝不及防,从数丈高空坠地当场丧命,可怜那三丈六尺长的杉木和编“网眼”的三丈六尺长的布匹成了他的棺材和裹尸布。从此之后,樵溪班不再表演盘扦,但盘彩还继续进行。
胡伯开,他大约出生于清光绪初年,有人说他是历溪村演员小金水的徒弟,也有人说他是马山村演员叶兰芬的徒弟。反正他的演技出众,知名度很高,曾被清溪、栗木等许多地方专门请去教戏,弟子众多,比如栗木村目连班著名演员王丁发就是他的徒弟。据说胡伯开熟悉目连戏,5本戏文全部记在心里,谁要是演什么角色,他可以随手把戏文抄下来给谁,完全不用去翻书。1945年抗战胜利,祁门县城在三里街河滩打目连,他虽已年过花甲,但仍登台扮演傅相。胡伯开的徒弟叫胡寿才,1915年出生的,唱大花,演技非常出色,在县衙做宪兵队长。遗憾的是那一次他在三里街河滩打目连“放猖” 没有放倒人,回村后被师傅胡伯开狠狠地说了一顿。到80年代末期时,他虽已年逾古稀,仍能表演大段目连戏。从此以后樵溪班再也没有演出过目连戏了,现在村里没有会唱目连戏的了。
樵溪村除了胡天祥坟墓以外,没有什么目连戏遗存了,胡意永有一笔记本,上面抄着以前打目连的对联,它们分别是:
旌劝善意撰书歌舞词看傅相好施目连救母益利效忠至若曹娥守节张佑修行白日尽超升鹤驾莺添齐合掌;
以醒世文佈作排优队彼金奴党恶刘贾朋奸青提背誓他如赵甲殴亲潘尼怨色黄泉遭谴罚刀山剑树不容情。
南海可皈依荷叶题诗指引无边斍路;
上天垂视听花园埋骨造作如许孽根。
罪恶贯盈葵亦怒;
功成圆满马能言。
对对金童玉女;
双双宝盖珠旛。
赫赫牛头马面;
森森剑树刀山。
这些能不能算目连戏遗存呢?我想应该是的,至少再过几十年,肯定是一本珍贵的徽州文书吧。
好资讯
他们说樵溪的目连戏应该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那时候有个叫胡天祥的,他是目连戏班的师祖,有人说目连戏是他创作的,也有人说目连戏的曲子是他创作的,还有人说目连戏最后一本《梁武帝》是他创作的。以前村里目连戏演出只有4本,分别是《施舍》、《罚恶》、《超生》、《西游记》,随着樵溪目连戏演出名气越来越大,大家说这么一个大戏没有皇帝不行。这样,胡天祥就写了一本《梁武帝》,但是目连戏是不是胡天祥写的呢?
村里老人们称胡天祥为集保公,说他自幼聪明过人,喜欢戏曲,能自编戏文演唱。可是他因家境贫寒,没读过书,识字不多。他虽然编了目连戏,却没有将戏文书写下来,而胡天祥与郑之珍打小相识,关系亲密,所以就由他口述请郑氏代笔写成。这个说法在樵溪流传已久,甚至连村里的族谱都认同。
樵溪《安定胡氏宗谱》卷一中就这样记载道:“集保公,字天祥。公之为人慷慨,一生淹通书籍,大有才能,傅家善恶,编成目连戏文,颇开世教,奕世名馨。”前些年,有人在村外的一个土名叫“梁上燕”的地方,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依稀可辨有“集保公”字样,这说明胡天祥确有其人。樵溪《安定胡氏宗谱》原来放在祠堂的楼是,七十年代祠堂被大火烧了,宗谱也就被烧掉了。还有一套宗谱在山上的一个村民家,前年村民下山做新房,山上的宗谱成了梁上君子的囊中之物。
不管怎么说,胡天祥总是与目连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溪和樵溪是邻村,郑之珍和胡天祥是同时代的人,我想也许是胡天祥的演唱目连戏的故事给了郑之珍创作的启发和灵感,正是这种灵感成全了郑之珍成为明代著名的戏剧家。当然郑之珍也实事求是地说了,他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搜实迹、据陈编”的结果。所以,樵溪村民都把他奉为目连戏祖师,每次在村中演出目连戏举行“请神”仪式时,都要到他的墓前,隆重祭拜一番。
樵溪演目连是三年打两头,润月打目连,所以有自己的戏班,在外面请戏班请不起。根胡意永、王松林说樵溪班最兴盛的时期是清末到民国二十多年间,村里演员辈出,名气很大,经常外出演戏,到过青阳、至德、石台、歙县一些地方。当时的班主是胡伯开、胡家开兄弟,班社人员很多,记得的有胡伯开(班主)、胡家开(副班主)、胡意生、胡兴旺、胡彩根(小花脸)、胡 依(家奴)、胡林根(老旦)、胡寿才(大花脸)、王九成(老旦)、胡培旺(傅萝卜)、胡木青 、胡发青(打罗汉)、胡德生(盘彩)、胡树生(盘彩)、胡光太、胡坤南、胡科达(金童玉女)、王金生(文场)、胡秋才、胡赐福等30多人。
胡意永的父亲是演“打罗汉”的,身高力大,他一个人要承担7个人的总量。头上顶3人,肩膀两边各2人。没有一定的力气是做不了“打罗汉”角色的。演《女吊》那一场戏时,演吊死鬼的人,要一个人在水口庙里面换戏服,在候场期间别人不能去,他就一个人在水口庙有小酒小菜消遣。当听到祠堂要演《女吊》那一场戏的锣鼓点时,才从水口庙里飘飘荡荡地走到祠堂的舞台上,这时人们纷纷让出一条路来,生怕惹上了邪气。演出结束后要“赶鬼”, “赶鬼”是从村前的小河中走,一直赶到村口的水口庙外面,将演出的道具全部扔掉。然后从大路上走回村里,“赶鬼”的整个过程是不能讲话和回头的,否则的话会被鬼“附”身。
樵溪目连戏班最特色的剧目就是盘彩和盘扦,他们以武功著称,在演出中多夹有高难度的武场,特别是盘扦演员要在一根3丈6尺高的杉树杪上,玩扯旗、躺尸、童子拜观音等高难度功作,表演完后倒身而下,如果在离地面前不能停住,演员就会命赴黄泉。全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十分惊险。早年,樵溪班每次打目连都必演此出,直到有一次,他们与清溪人(清溪没有戏班,只有两个人会打目连,一个是郑国香演傅萝卜,一个是郑兆社演三花,外出打目连就叫他们一起)到南路演出时,胡得生、胡述生兄弟在表演盘扦中的扯旗动作时,树梢突然折断,演员猝不及防,从数丈高空坠地当场丧命,可怜那三丈六尺长的杉木和编“网眼”的三丈六尺长的布匹成了他的棺材和裹尸布。从此之后,樵溪班不再表演盘扦,但盘彩还继续进行。
胡伯开,他大约出生于清光绪初年,有人说他是历溪村演员小金水的徒弟,也有人说他是马山村演员叶兰芬的徒弟。反正他的演技出众,知名度很高,曾被清溪、栗木等许多地方专门请去教戏,弟子众多,比如栗木村目连班著名演员王丁发就是他的徒弟。据说胡伯开熟悉目连戏,5本戏文全部记在心里,谁要是演什么角色,他可以随手把戏文抄下来给谁,完全不用去翻书。1945年抗战胜利,祁门县城在三里街河滩打目连,他虽已年过花甲,但仍登台扮演傅相。胡伯开的徒弟叫胡寿才,1915年出生的,唱大花,演技非常出色,在县衙做宪兵队长。遗憾的是那一次他在三里街河滩打目连“放猖” 没有放倒人,回村后被师傅胡伯开狠狠地说了一顿。到80年代末期时,他虽已年逾古稀,仍能表演大段目连戏。从此以后樵溪班再也没有演出过目连戏了,现在村里没有会唱目连戏的了。
樵溪村除了胡天祥坟墓以外,没有什么目连戏遗存了,胡意永有一笔记本,上面抄着以前打目连的对联,它们分别是:
旌劝善意撰书歌舞词看傅相好施目连救母益利效忠至若曹娥守节张佑修行白日尽超升鹤驾莺添齐合掌;
以醒世文佈作排优队彼金奴党恶刘贾朋奸青提背誓他如赵甲殴亲潘尼怨色黄泉遭谴罚刀山剑树不容情。
南海可皈依荷叶题诗指引无边斍路;
上天垂视听花园埋骨造作如许孽根。
罪恶贯盈葵亦怒;
功成圆满马能言。
对对金童玉女;
双双宝盖珠旛。
赫赫牛头马面;
森森剑树刀山。
这些能不能算目连戏遗存呢?我想应该是的,至少再过几十年,肯定是一本珍贵的徽州文书吧。
好资讯
- 上一篇:外婆的竹林
- 下一篇:一个人的HAPPY NEW YEAR
热点资讯
- 预约想念
总喜欢在沉寂的黑夜静想,亦喜欢在黄昏写一些文字。暮色四合,我习惯在某个地方发呆,...
- 朝花夕拾《心语》
让旧时光轻盈,让心情放飞,在这个秋日,我是如此灿烂。。。...
- 一场突袭的忧伤
无意中上网,空间里看到你和一个女孩出去玩,站在一起的照片。不知道,心里竟是如此的...
- 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
- 我的爱情,月老你牵了红线吗?
上帝请你赐予我一个真诚的爱情,如果实现,我将会用心的去爱。如果真的有一个女的,能...
- 青春的肩膀,我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