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资讯网,丰富你的生活,努力打造一流资讯的航母!

好资讯网

当前位置:好资讯网 > 我爱文学 > 奇幻象 >

穿透1600年的叹息

时间:2011-10-27 21:45来源: 作者:广元月 点击:
    去湖南常德出差,趁机去武陵桃花源“浮生”了大半日。

    与近在咫尺满眼皆是令人心慌心痛美景的张家界相比,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创造出来的桃花源就总显得纯朴而象个村姑。

    桃花源的强项也正是她的创造,这又是张家界无法类比的。文人骚客们为她创造的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历史又为她沉积下诸多寺观亭阁、诗文碑刻、传说和种种人文景观。桃花园登峰造极之时曾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曾有过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誉。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这个始作甬者不说,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这些个历史巨星都来给陶老捧过场,给桃花园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和故事,而在他们的诗作中也留下了许多“桃花源”的印痕。

    以一颗无牵无挂无惊无扰之心悠游于自然之间,功名利碌、爱恨情仇及生的种种纠葛,往事的烟云都遽然而遁。然桃花园之行让我有兴趣为之一记的不是她于我仍然为之怦然的山水景物,而是来自东蓠下桃花源主的那一声喟叹——穿越了1600年时空仍然余音震耳慑人魂魄……

    “久困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饮酒》)”!——就是这一声了。

    那日身处桃花源中,在一座雕刻满了桃花源主诗作的桥上——一一去读那些千古名篇名句、读到这其实耳熟能详的一句时,心刹那一沉,定格在那了。

    想想,1600年前的中国哪里会象今天这样如此稀缺“自然”呢?“樊笼”?呵,今天的社会,现时的人生一不小心就处在樊笼里了一点儿不假,但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应该最不缺的是“自然”(应该到处是蛮荒之地,随时随地一转身就在自然中)吧?就是有“樊笼”,何至于动辄就到了“久困”的地步、要来一声沉重的“复得返自然”的喟叹?天,原来1600年前,人们就已经如此感叹过感慨过!而1600年后我们并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变本加利地感慨感叹着!呜呼!

    现在想来,什么“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之类,其实是阿Q精神作崇,强作悠闲,心是长久被樊笼压着罩着,身处自然,其实也仍然隐隐作痛的了,不然老“《饮酒》”干吗?唯有解忧!

    就如后来“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中的李商隐,就如狂狷下其实难副的李白,就如高调“大江东去”而后惆怅不已的东坡,就如今天久困“樊笼”偷跑出来的你我……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代,在文人墨客甚至士大夫中兴起一股清谈(讲玄学)之风,并诞生出象嵇康、阮籍这样的清谈大家。但正象前有陈寅恪、后有余秋雨所剖析的,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背后是动荡险恶的政争、政局,是统治者制造的对异己力量残酷杀戮和血惺恐怖所催发的产物。在黑暗政治和前途缈茫的重重压力下,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无奈之下或隐于山林、沉迷于“自然”、潜心于书画,或干脆放荡不羁、满口抽象玄理(阮籍为典型代表)而不谈国是……当然这其实也是一种反抗,但总是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是不相容的,所以常常感觉在樊笼中要逃入自然,在自然中却又免不了长长地叹息……

    今天,类似魏晋的黑暗早已是陈迹,为何陶老那一声叹息仍穿透了1600年的时空,抵达我们的心灵呢?


好资讯
TAGS:  
热门关键字: 
  • 监管门前溜走了谁?——民营医院广告乱象拷问
  • 人大代表谈刑诉法修改 称部分条款不够细
  • 工信部长:宽带普及提速计划是一种相对降费
  • 两会热点调查:高考改革养老保障人口政策居前三
  • 首批京外政协委员抵京 关注空气质量等话题
  • 习近平访问洛杉矶将谈高铁项目
  • 广东近期两名地级市委书记调往外省任副省长
  • 内蒙呼伦贝尔遭极端低温 三口之家寒衣耗费上万(1)
  • 媒体人眼中的广东代省长朱小丹:念旧 果敢 谦谨
  • 北京地铁5号线8号线和10号线将安装防夹装置

热点资讯

好资讯网|资讯大全|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会员注册|帮助服务|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2014 好资讯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