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解读刑事诉讼法修改:保障人权法治进步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时隔16年,刑事诉讼法终于盼来了大修的关键时刻!
呈现在全国人大代表们面前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到底有何亮点?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全程参与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讨论的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诉讼法学奠基人之一陈光中先生。
陈光中表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惩治犯罪的同时,侧重保障人权,是国家人权事业在刑事司法中的巨大进步,意义重大深远。
意义保障人权法治进步
羊城晚报:“尊重和保障人权”拟被写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总则第二条。这一举措具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
陈光中:现实意义很大。刑诉法是规范追究犯罪、惩罚犯罪活动的法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并不是只为了追究犯罪,而必须要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实行打击与保障并重。
2004年修改宪法,在第三十三条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将此项宪法原则首次载入部门法,这又是一个新的突破,表明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和人权事业的新发展,我认为意义重大深远。
内情部门分歧曾经很大
羊城晚报:刑事诉讼法修改早在2003年就提上日程,为什么一直到2011年才公布修正案草案?
陈光中: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准备修改,但是学者同实务部门之间,甚至实务部门与实务部门之间,立法部门同实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比较多的分歧。立法部门提出的一些方案,同实务部门有明显差距,认识不统一,修改难度很大。
羊城晚报:有哪些分歧?
陈光中:实际上是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的分歧。实务部门特别是侦查部门,比较注重破案,注重证据的收集。律师、学者的着重点在于程序正义,保障人权。立法部门适当折中一些,但是他们也希望改革力度能大一些,法律要修改,没进步不行。
羊城晚报:此次修改得以推动,是因为各方之间的分歧消除了吗?
陈光中:分歧逐渐变小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新启动得益于一个契机———2008年中央自上而下布置司法改革,并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每个部门有不同的改革专题。据我所知,当时设置60个子课题,相当一部分同刑事司法制度有关系,就为各个部门之间的分歧协调提供了条件。
- 相关报道:
好资讯
相关推荐
最近评论
滚动资讯
热点资讯
-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初中女朋友惊艳
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因打人事件被刑拘之后,网友“一世の唯美情殇”在贴吧爆出“李天一...
- 震撼!天上人间内部培训照曝光,
天上人间内部培训照曝光后,立马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们“大尺度训练”你hold的住?...
- 铁道部拟购500辆普速车 将不断供
铁道部下发通知,要求旅客列车不得断供2元以下矿泉水、15元以下盒饭等供应,要求厕所...
- 师生同看《开学第一课》 减作业
每年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都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必修课,和往年让学生回家和父母...
- 村民失窃报警被扣“和谐奖”奖金
北京顺义区村民赵先生8月份家中被盗后报警,村里扣除了他当月的“和谐奖”奖金。赵先...
- 我爸李双江,由李双江父子重读“
由李双江父子重读子不教,父之过 好资讯网 www.haozix.com 9月6日晚,在北京海淀区西...